公告
莘縣信息港(http://nuodekang.com.cn/)服務(wù)大家,歡迎分享傳播!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將為您信息免費推廣,現(xiàn)在免費注冊會員,即可免費發(fā)布各類信息。
關(guān)閉
免費發(fā)布信息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莘縣新聞資訊 » 娛樂新聞 » 正文

趵突泉水位暴跌趵突泉

發(fā)布時間:2017-07-20 18:22:10
核心提示:  濟南,著名的趵突泉水位計顯示的實時水位跌到了27.38米,跌破又一個重要關(guān)口,趵突泉的三個噴口僅有微弱的水紋。另一個名泉黑
   濟南,著名的趵突泉水位計顯示的實時水位跌到了27.38米,跌破又一個重要關(guān)口,趵突泉的三個噴口僅有微弱的水紋。另一個名泉黑虎泉水勢大降,西側(cè)獸頭已經(jīng)徹底斷流,另兩個也十分虛弱。趵突泉位于濟南市歷下區(qū),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五龍?zhí)。面積158畝,是以泉為主的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特色園林,國家首批重點公園。可如今很難看到趵突泉噴水是的壯觀場景了,因為趵突泉水位暴跌面臨停噴危機。
 
  據(jù)報道,4月2日,濟南,著名的趵突泉水位計顯示的實時水位跌到了27.38米,跌破又一個重要關(guān)口,趵突泉的三個噴口僅有微弱的水紋。
 
  據(jù)介紹,另一個名泉黑虎泉水勢大降,西側(cè)獸頭已經(jīng)徹底斷流,另兩個也十分虛弱,令人擔(dān)憂。
 
  這一切的原因都是持續(xù)干旱釀惡果。目前,濟南正啟動實施強力保泉措施,力爭讓眾泉挺過這個春天。
 
  趵突泉水位暴跌趵突泉晚間消息,事件落下帷幕,今年不同往年,今年的內(nèi)容,引起了網(wǎng)友熱烈反響。同時也希望大家加強對環(huán)境的保護意識,不要讓類似的情況變得越來越嚴重。趵突泉實時水位跌到了令人揪心的27.10米,離停噴線只有咫尺之遙。按這幾天一天跌6到9厘米的速度下跌,一兩天就要徹底停噴!
 
  就在此時,老天爺喜降甘霖,滿池雨點打出的水花,讓游客十分欣喜。但這場雨到發(fā)稿時還遠遠不夠大,雷聲大雨點小,能否救得了趵突泉還是真是個未知數(shù)。趵突泉位于濟南市歷下區(qū),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五龍?zhí)。面積158畝,是以泉為主的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特色園林,國家首批重點公園。該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見于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趵突泉是泉城濟南的象征與標志,與濟南千佛山、大明湖并稱為濟南三大名勝。趵突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位于濟南趵突泉公園,趵突泉是最早見于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2013年8月成功申請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經(jīng)科學(xué)檢測,趵突泉泉水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是理想的天然飲用水,可以直接飲用。“趵突騰空”為明清時濟南八景之首。
 
  趵突泉越來越為世人所矚目,有“游濟南不游趵突,不成游也”之盛譽。趵突泉先后被評為全國十大優(yōu)秀園林、“十佳”公園和國家5A級景區(qū),是首批國家重點公園。
 
  2002年,有專家根據(jù)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文”考證,趵突泉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上溯至我國的商代,長達3543年。趵突泉是古濼水之源,古時稱“濼”,早在2600年前的編年史《春秋》上就有“魯桓公會齊侯于濼”的記載。
 
  宋代曾鞏任齊州知州時,在泉邊建“濼源堂”,并寫了一篇《齊州二堂記》,正式賦予濼水以“趵突泉”的名稱。該泉亦有“檻泉”、“娥英水”、“溫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
 
  趵突泉水分三股,晝夜噴涌,水盛時高達數(shù)尺。所謂“趵突”,即跳躍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發(fā),噴涌不息的特點。“趵突”不僅字面古雅,而且音義兼顧。不僅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躍”之狀、噴騰不息之勢;同時又以“趵突”摹擬泉水噴涌時“卜嘟”、“卜嘟”之聲,可謂絕妙絕佳。
 
  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載:“濼水出歷城縣故城西南,泉源上奮,水涌若輪,觱涌三窟,元代著名畫家、詩人趙孟頫在《趵突泉》詩中贊道:“濼水發(fā)源天下無,平地涌出白玉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歷城縣志》中對趵突泉的描繪最為詳盡:“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濤數(shù)尺。清代康熙皇帝南游時,曾觀賞了趵突泉,興奮之余題了“激湍”兩個大字,并封為“天下第一泉”。
 
  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攝氏18°C左右。嚴冬,水面上水氣裊裊,象一層薄薄的煙霧,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構(gòu)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趵突”一名最早就出現(xiàn)在宋代著名文學(xué)家曾鞏的詩文之中。曾鞏曾出任過齊州(即今濟南)太守,非常熱愛
 
  齊州的山水,他描寫這處泉水的那首七律,題目就叫做《趵突泉》。詩是這樣寫的:
 
  一派遙從玉水分,暗來都灑歷山塵。
 
  滋榮冬茹溫常早,潤澤春茶味更真。
 
  已覺路旁行似鑒,最憐沙際涌如輪。
 
  曾城齊魯封疆會,況托娥英詫世人。
 
  曾鞏還在《齊州二堂記》中說:“自(渴馬)崖以北,至歷城之西,蓋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數(shù)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可見,“趵突”這一稱謂當(dāng)時還只是在民間流行,它很可能就是一個象聲詞,類似“噗嘟”、“咕嘟”等等,以描摹泉水洶涌噴薄的聲響。
 
  古人也曾稱趵突泉為“瀑流泉”,“瀑流”其實也是象聲,可以作為“趵突”的佐證。如果這一推斷不差,那么曾鞏能夠直接運用民間語匯于詩文創(chuàng)作,使得“趵突”一名從此日益響亮。趵突泉名列濟南眾泉之冠,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位于濟南市歷下區(qū)趵突泉公園內(nèi)。趵突泉公園始建于1956年,其名勝古跡,文化內(nèi)涵極為豐富,是具有南北方園林藝術(shù)特點的最有代表
 
  性的山水園林之一。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載:“泉源上奮水涌若輪,突出雪濤數(shù)尺。聲如隱雷。”
 
  金代詩人元好問描繪為“且向波間看玉塔”,元代著名畫家、詩人趙孟頫比之為“平地涌出白玉壺”,清代詩人何紹基喻之為“萬斛珠璣盡倒飛”,清朝劉鶚《老殘游記》載:“三股大泉,從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歷城縣志》中對趵突泉的描繪最為詳盡:“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濤數(shù)尺,聲如隱雷,冬夏如一”。著名文學(xué)家蒲松齡則認為趵突泉是“海內(nèi)之名泉第一,齊門之勝地?zé)o雙”。結(jié)構(gòu)特色趵突泉是公園內(nèi)的主景,泉池東西長30公尺,南北寬20公尺,泉分三股涌出平地,泉水澄澈清洌。泉的四周有大塊砌石,環(huán)以扶欄,可憑欄俯視池內(nèi)三泉噴涌的奇景。在趵突泉附近,散布著金線泉、漱玉泉、洗缽泉、柳絮泉、皇華泉、杜康泉、白龍泉等三十多個名泉,構(gòu)成了趵突泉泉群。其中漱玉泉與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有關(guān),她
 
  的故居就在漱玉泉邊,因有文集《漱玉集》而得名,泉北的李清照紀念堂正是為紀念這位著名的詞人而修建的。值得一提的是趵突泉公園的南大門,布置得富麗堂皇、雍容華貴,大門上的橫匾“趵突泉”藍底金字,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筆,有人譽為中國園林“第一門”,一點也不為過。趵突泉邊立有石碑一塊,上題“第一泉”,其色為墨綠色,為清同治年間歷城王鐘霖所題。如今趵突泉泉北有宋代建筑“濼源堂”(現(xiàn)為清代重建),堂廳兩旁楹柱上懸掛有“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的對聯(lián);西南有明代建筑“觀瀾亭”,亭前水中矗立的石碑,上書“趵突泉”三字,為明代書法家胡纘宗所寫,池東為“來鶴橋”,橋南端聳立一古色古香的木牌樓,橫額上有“洞天福地”、“蓬山舊跡”字樣。
 
  水質(zhì)優(yōu)良趵突泉水從地下石灰?guī)r溶洞中涌出,其最大涌量達到24萬立方米/日,出露標高可達26.49米。水清澈見底,水質(zhì)清醇甘洌,含菌量極低,經(jīng)化驗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攝氏18度左右,嚴冬水面上水氣裊裊,像一層薄薄的煙霧,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構(gòu)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云蒸霧潤”。
 
  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飲用水。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時帶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濟南品嘗了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帶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
 
  泉在一泓方池之中,北臨濼源堂,西傍觀瀾亭,東架來鶴橋,南有長廊圍合,景致極佳。泉池中放養(yǎng)金魚,大者長逾三尺。泉東側(cè)隔來鶴橋有望鶴亭茶社,專為游人提供用趵突泉水沏的香茶,2元一大碗。濟南以“泉城”而聞名,泉水之多可算是全國之最了。平均每秒就有4立方米的泉水涌出來。比較著名的泉就
 
  有四個:珍珠泉、黑虎泉、金線泉、趵突泉等,僅趵突泉每天就涌出7萬立方米的泉水。
 
  為什么濟南的泉水這么多呢?這主要與濟南的地形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系。它的南面是一片山區(qū),是山東有名的千佛山;北面是平原,濟南位于山區(qū)和平原的交界線上。
 
  這里的山區(qū)是由石灰?guī)r組成的,而平原的泥土底下也隱藏著巖漿巖。山區(qū)的石灰?guī)r大約是在4億年前形成的,其質(zhì)地比較純,它以大約30°的斜度由南向北傾斜。石灰?guī)r本身不很緊密,有空隙、裂隙和洞穴,能儲存和輸送地下水。地下水順著石灰?guī)r層的傾斜,大量地流向濟南。成了濟南泉水的水源。在平原下的巖漿巖,它的組織很緊密。所以地下水流到這里后碰到巖漿巖的阻擋就流不過去了。巖漿巖上又復(fù)蓋著一層不透水的粘土層,地下水就不能自由地流出地面。這些被攔阻的大量地下水憑著強大的壓力,從地下
 
  的裂隙中涌上地面,就形成了這些著名的泉水,趵突泉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
 
  趵突泉周邊的名勝古跡枚不勝數(shù),尤以濼源堂、娥英祠、望鶴亭、觀瀾亭、尚志堂、李清照紀念堂、滄園、白雪樓、萬竹園、李苦禪紀念館、王雪濤紀念館等景點最為人稱道。
 
  歷代文化名人諸如曾鞏、蘇軾、元好問、趙孟頫、張養(yǎng)浩、王守仁、王士禎、蒲松齡、何紹基、郭沫若、啟功等,均對趵突泉及其周邊的名勝古跡有所題詠,使趵突泉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成為海內(nèi)外著名的旅游勝地。觀瀾亭“檻泉亭”、明天順五年(1641年),欽差內(nèi)監(jiān)韋、吳二人來濟,乃于泉旁構(gòu)亭(另說為巡撫胡纘宗建),名為“觀瀾”,取《孟子·盡心上》“觀水有術(shù),必觀其瀾”之意。該亭原為四面長亭,半封閉式,形制考究,為歷代文人稱頌。宋代大文學(xué)家蘇轍于熙寧六年(1073年)任齊洲掌書記,對濟南名勝古跡詠吟甚多,其中詠《檻泉亭》一詩猶為著稱。
 
  檻泉亭和孔教授武仲韻
 
  [宋]蘇轍
 
  連山帶郭走平川,伏澗潛流發(fā)涌泉。洶洶秋聲明月夜,蓬蓬曉氣欲晴天。
 
  誰家鵝鴨橫波去,日暮牛羊飲道邊。滓穢未能妨潔凈,孤高每到一依然。
 
  《欒城集》
 
  柳絮泉為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詩》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記》所著錄的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趵突泉公園內(nèi)李清照紀念堂之
 
  南,漱玉泉東側(cè),屬于“趵突泉泉群”。據(jù)《歷城縣志》卷八“山水考·三”轉(zhuǎn)引舊《志》記載,曰:“柳絮泉,在今線泉東南角,泉沫紛繁,如絮飛舞”,故名“柳絮”。
 
  往昔,泉四周垂柳成蔭。春日,岸上柳絮揚揚飛舞,水中泉沫翻動如絮,泉水與垂柳相映成趣,令人陶醉。明晏璧曾賦詩曰:“金線池邊楊柳青,泉分石竇曉冷冷。東風(fēng)三月飄香絮,一夜隨波化綠萍。”詩中正是對此景色的贊詠。
 
  該泉現(xiàn)泉池系于1956年新砌而成。泉池呈長方形,長3.5m,寬2.3米,深1.5米,池于1980年題寫。泉邊柳樹成蔭,池水清澈見底,長流不竭。水中游魚可數(shù)。夏日乘涼觀景,可謂佳境。
 
  有詩云:金線池邊楊柳青,泉分石竇曉泠泠。東風(fēng)三月飄香絮,一夜隨波化綠萍。
 
  金線泉老金線泉,即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詩》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記》所著錄的濟南“七十二泉”之一的“金線泉”。它位于趵突
 
  泉東北側(cè),尚志堂與魚展館之間。泉池呈長方形,原長4丈,寬2丈。由于水面有一條游移飄動的水線波紋,映日凝望,宛如一條金光閃閃的金線浮于水面,故而得名。宋人吳曾在《能改齋漫錄》中作了極為生動的描述:“石甃方池,廣袤丈余,泉亂發(fā)其下,東注城濠中。澄澈見底,池心南北有金線一道隱起水面,以油滴一隅,則線紋遠去;蛞哉葋y之,則線輒不見,水止如故,天陰亦不見。”
 
  明清時期,金線尚能清晰地見到,后因改建泉池,基底遭到破壞,水面亦隨之縮小,水勢減弱,金線則從此消失。1956年,趵突泉公園擴建時,在原金線泉東約20米處一所石砌雕刻的小池中,也出現(xiàn)了金線。于是人們便將這泉稱為“金線泉”,并將清同治九年(1870)江蘇吳興丁彥臣題寫的“金線泉”三字石刻移嵌在這泉的東壁上。而將原金線泉改稱“老金線泉”,由濟南書法家李仲余新題“老金線泉”(隸書)四字嵌刻于池壁。
 
  金線泉,泉池東西長2米,南北寬1米,池深1.2米,池壁及池周圍欄桿均用精細的大理石砌成。
 
  有詩云:水紋浮綠影搖金,倒挽銀河百尺深。中有錦魚三十六,碧波蕩漾任浮流。
 
  漱玉泉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詩》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記》
 
  所著錄的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趵突泉公園李清照紀念堂南側(cè),屬趵突泉泉群。“漱玉”一詞源于《世說新語·排調(diào)》中的“漱石枕流”。漱玉泉泉池呈長方形,池長4.8米,寬3.1米,深2米。四周圍以漢白玉欄桿。
 
  泉水自南面的溢水口汩汩流出,層疊而下,漫石穿隙,淙淙有聲,注入螺絲泉池中。明代詩人晏璧曾有“泉流此間瀑飛經(jīng)瓊,靜日如聞漱玉聲”的贊語。相傳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傳世之作《漱玉集》就此泉命名,這位詞人的故居也在此稱為“漱玉堂”。
 
  有詩云:南泉漱玉派匡廬,應(yīng)是云門瀑布余。月照波心清可鑒,豈無湘女解瓊琚。
 
  馬跑泉
 
  位于李清照紀念堂東側(cè)的假山西北腳下,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詩》、清《七十二泉記》均有著錄。泉池長12米,寬5米多,為不規(guī)則形池。池壁由自然石砌壘,曲折參差。泉水匯流成溪,流入西濼河,形成山環(huán)水抱的形式。
 
  明代詩人晏璧在《七十二泉詩》中寫了這么一句:馬蹄踏破迸飛泉。這一句濃縮了一個悲壯動人的傳說故事,這也正是馬跑泉之名的來源。
 
  相傳南宋高宗建炎二年,金兵再度南侵圍攻濟南。時任濟南知府的劉豫攝于敵威,企圖降金,遭到部將關(guān)勝等人的強烈反對。關(guān)勝驍勇善戰(zhàn)有萬夫不擋之勇,曾經(jīng)在金兵的重圍中救出劉豫的兒子。金兵屢攻濟南不下,便用各種手段向劉豫勸降。在金人的軟硬兼施下,劉豫死心塌地的投降了敵人,并設(shè)計殺害關(guān)勝。他下令關(guān)勝出城作戰(zhàn),等他戰(zhàn)的人困馬乏欲撥馬回城時,又下令關(guān)閉城門,還讓城上守兵亂箭齊發(fā)。關(guān)勝身中數(shù)箭,眼睛也瞎了,仍堅持殺敵,誓死不降,最后壯烈犧牲。他的戰(zhàn)馬見主人被殺,痛悼主人,憤而刨地,硬在地上刨出一個大坑。坑中有泉水涌出,人們從此便把此泉稱為馬跑泉。
 
  有詩云:馬蹄踏破迸飛泉,流出齊城淺水邊。八駿曾聞馳八極,百年幾見海成田。
 
  勝景坊
 
  位于趵突泉公園東門口,其高7.5米,柱間總寬9.2米,兩側(cè)懸挑各1.5米,造型為“四柱三間沖天挑擔(dān)式”。顏額磨光花崗石上刻有“趵突勝景”、“觀瀾知源”八個凹形鎏金大字,有著名書法家武中奇、蔣維崧題書。
 
  龜石離開馬跑泉及其附近的淺井泉,南向徐行,便看到有一座玲瓏剔透的太
 
  湖石迎面矗立。這座太湖石,名叫龜石,這是元代散曲家張養(yǎng)浩在北園的別墅——云莊的遺物。據(jù)考,當(dāng)時云莊中有秀石10塊,稱為“十友”,其中,龍、鳳、龜、麟四大靈石尤為著名。到了明代以后分移到濟南城中的皇亭、孔廟及趵突泉等地。
 
  趵突泉原來還有一座麟石,“七七事變”時被日本帝國主義的飛機炸毀了。四座靈石僅存的只有這一龜石。它是一座玲瓏剔透、栩栩如生的太湖石,高近4米,重約8噸。該石挺拔露骨,多空竅,筋絡(luò)明顯,多凹凸,具有太湖石品中的“皺、瘦、透、漏”的特點。
 
  尚志堂
 
  在趵突泉東北,為原尚志書院的一個院落。尚志書院,系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由山東巡撫丁寶楨創(chuàng)辦,就學(xué)者除學(xué)習(xí)儒學(xué)外,還學(xué)習(xí)天文、地輿、算數(shù)。該堂曾刊刻《十三經(jīng)注疏》、《石徂徠來先生集》、王漁洋詩文著作等書籍,稱尚志堂版,在國內(nèi)享有盛譽。
 
  濼源堂此堂在趵突泉北岸,最早為娥姜祠或稱娥英祠。這一組三進的建筑群,原是古代娥姜祠的舊址,原來奉祀的是大舜的妻子唐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大約在金元以后改為呂祖廟,曾供奉著宋代以后逐漸流行的道教新
 
  神呂洞賓。著名文學(xué)家曾鞏在北宋熙寧年間(1072-1073)任齊州太守,在濼水建二堂,南堂臨濼水之源,故稱“濼源堂”。北堂南對歷山,曰“歷山堂”。
 
  后來,金代元好問把“濼源”、“歷山”二堂改成“呂公祠”。明朝,鹽運使司張奎光、濟南知府樊時英、歷城縣令呂黃鐘又改祠為閣。此后,恢復(fù)原名“濼源堂”,至今。濼源堂,三間兩層,坐北朝南,建在同一中軸線上,是一組較大的明清建筑。
 
  1979年公布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堂前懸楹聯(lián)是選取趙孟頫詠趵突泉七律中的頸聯(lián):
 
  云霧潤蒸華不注,
 
  波濤聲震大明湖。
 
  這當(dāng)然是從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的名句中脫化而來,但由于趙孟頫是人們喜愛的杰出的畫家和書法家,濟南人還是很珍重他這首詩的。此聯(lián)為濟南回族書法家金棻所寫。
 
  在濼源堂三進院落的墻壁上嵌著明清以來的文人的石刻,其中有理學(xué)大師、陽明學(xué)派的開創(chuàng)者王守仁的手跡。摩挲欣賞也可以增加游興。
 
  三圣殿
 
  位于娥英祠后殿,因紀念堯舜禹三圣帝而稱三圣殿,是明代建筑。
 
  來鶴橋
 
  此橋原為木橋,南北縱向,在趵突泉池東岸,望鶴亭西南側(cè)。系由明萬歷年間歷城知府張鶴鳴始建,天啟年間濟南知府樊時英重修,清順治年間監(jiān)察史程公再次重修。均為木質(zhì),后改為平板石橋。1964年擴建趵突泉公園時,更換了石板。1975年,在橋體兩側(cè)設(shè)置雕花石欄。
 
  蓬山舊跡坊
 
  也稱“來鶴坊”。在趵突泉東側(cè)來鶴橋南端。為明天啟年間濟南知府樊時英所建。是兩柱一樓式,丹柱青瓦,斗拱承托,上飾吻獸。南北各懸“洞天福地”、“蓬萊舊跡”匾額。
 
  觀瀾橋
 
  在趵突泉西側(cè),位于娥英祠、通濼園之間。橋?qū)?米,長5米,呈弓型,系按民族風(fēng)格建造,東西構(gòu)架。因在橋上能觀賞趵突泉水,故稱觀瀾橋。
 
  廣會橋
 
  在觀瀾橋北面約30米處,此橋在明劉敕《歷乘》、《(崇禎)歷城縣志》均有記載。橋南墻壁上嵌同治四年的《重修廣會橋碑記》,文中有“濟南一名大板橋,橋南數(shù)千米為趵突泉。清山之泉均與北水會,每值夏秋之交,山水漲發(fā),奔騰澎湃”的記載。
 
  勝概樓
 
  據(jù)元代于欽《齊乘》記載:“概勝樓在趵突泉西。金人建樓,亦壯麗。近亦為水所壞。”
 
  勝概摟詩
 
  [元]趙孟頫
 
  樓下寒泉雪浪驚,樓前山色翠屏橫。登臨何必非吾土,嘯傲聊因得此生。
 
  檐外白云來讬寄,梁間紫燕語關(guān)情。濟南勝概天下少,試倚闌干眼自明。
 
  《松雪集》
 
  檻泉坊
 
  明天順五年(1641年)欽差內(nèi)監(jiān)韋、吳二人來濟,乃于泉旁構(gòu)亭(另說為巡撫胡纘宗建),名為“觀瀾”取《孟子·盡心上》“觀水有術(shù),必觀其瀾”之意。
 
  白雪樓
 
  位于趵突泉的東南側(cè),為紀念明代著名文學(xué)家李攀龍所建。李攀龍(1514-1570),字于鱗,號滄溟居士,歷城人,明代文學(xué)后七子領(lǐng)袖。倡導(dǎo)文學(xué)復(fù)古運動,并寫了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詩和絕句,世人稱為“三百年絕調(diào)”。著有《滄溟先生文集》。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李攀龍辭去陜西按察副使職東歸,在歷城王舍人莊之東鮑山下建樓,曰“白雪樓”。李攀龍晚年,在大明湖畔白花洲又建一樓,亦曰“白雪樓”。
 
  明萬歷年間,山東右布政使葉夢熊因敬仰李攀龍,出資在趵突泉畔,建了第三座白雪樓。1956年趵突泉擴建公園時,該樓因破爛不堪被拆除。1996年予以重建。
 
  濼源白雪樓
 
  白雪樓舊有二處,今皆凋落。士人不忍,因于第一泉畔另起杰閣。要之,非實。(《齊音》)
 
  趵突泉白雪樓
 
  [明]光廬
 
  人去樓空濟水頭,欄桿倚遍憶風(fēng)流。白云黃鶴杳何處,山色溪聲共一樓。
 
  長夜漫漫知古恨,知音落落到今愁。嶺南大雅關(guān)同調(diào),春鳥喂喂自可來。
 
  得名原因1.趵突泉早年名號繁雜,有人以其為濼水的源頭,便稱其為“濼”,元代
 
  的趙孟頫曾在他的《趵突泉》一詩中寫道:濼水發(fā)源天下無,平地涌出白玉壺。
 
  2.百姓看三道泉噴發(fā)的壯盛景觀,又稱之為“三股水”或“瀑流”
 
  3.北魏時期人們對三股泉水威猛噴發(fā)的氣勢生發(fā)了猛虎出閘、壯士出擊的聯(lián)想,于是“檻泉”之名廣為流傳
 
  4.直至北宋,曾鞏以其卓異才思為這泓名泉起了日后四海傳揚的名字——趵突泉。“趵”是跳躍的意思,“突”是突出的樣子,“趵突’二字傳神地表達了泉水日夜噴涌跳躍而出的景象。90年代末由于濟南市的水文情況,趵突泉經(jīng)常陷入季節(jié)性停噴的窘境,2001年時更是創(chuàng)下了停噴890天的歷
 
  史紀錄。泉水停噴從一個方面說明了當(dāng)前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在采取加大地下水的保護和放水保泉等措施后,自2003年9月以來,趵突泉已經(jīng)基本上恢復(fù)了四季泉水不斷的景象。后來,在2007年5至6月有一次斷涌,不過,在濟南7·18暴雨事件后,趵突泉再次恢復(fù)了四季泉水不斷的景象。
 
  2014年12月26日,濟南趵突泉地下水位跌至27.95米,已連續(xù)13天跌破28米橙色警戒線,達到2003年趵突泉復(fù)涌以來同期最低水位。2014年濟南降水量比常年同期減少三成以上,這使持續(xù)噴涌了11年的趵突泉再次面臨停噴危機。
 
  2015月2月8日,“天下第一泉”濟南趵突泉面臨停噴,地下水盜采藏貓膩。
 
  2015年3月22日至6月6日,趵突泉水位曾連續(xù)11天失守紅色警戒水位。
 
  2015年6月6日,濟南趵突泉地下水位降至27.65米,再次逼近27.6米的紅色警戒線,比5月12日下降了28厘米,較2014年同期低了37厘米。2015年6月17日,由于近日天氣干旱,濟南趵突泉水位持續(xù)下降,湖面出現(xiàn)“魚兒泥上爬”的現(xiàn)象,魚兒露著脊梁在泥水中游。2010年9月23日,趵突泉泉水歡涌。趵突泉地下水位升至30.01米,創(chuàng)1966年以來最高水位記錄,三窟迸發(fā)的景象令中秋節(jié)假日來此賞泉的游客大呼“過癮”。
 
  水位新高有“天下第一泉”美譽的濟南趵突泉2005年開始水位持續(xù)上漲,水位出露標高達到29.94米,突破2005年的最高水位記錄29.90米,創(chuàng)下2003年復(fù)涌以來的新紀錄,“趵突騰空”景觀再現(xiàn)。
 
  隨著濟南市保泉措施力度的加大以及2005年入夏以來降水的增多,濟南趵突泉水位不斷上漲。自7月以來,趵突泉水位開始回升,尤其是7月中旬開始,水位幾乎每天都在升高。
 
  2005年8月20日趵突泉水位突破29米,創(chuàng)造了一日飛漲52厘米的記錄。9月6日泉水復(fù)涌,水位升高至29.78米。
 
  隨著水位的上升,曾是濟南八景之首的“趵突騰空”景象重新涌現(xiàn),三窟迸發(fā)、噴涌而出的泉水騰空達到40厘米-50厘米。趵突泉公園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日來,濟南秋高氣爽,游客人數(shù)迅速增加,不少游客專門從外地趕來一睹趵突噴涌的奇景。
 
  2014年9月,趵突泉6日水位達到28.31米,以高于停噴水位線27.00米1米多的成績。
 
  趵突泉自2003年9月6日復(fù)涌以來,至今已持續(xù)噴涌12年,創(chuàng)下了近40年來泉水連續(xù)噴涌的最長紀錄。門票信息
 
  40.00元。春夏季(4月10日~10月10日)19:00~22:00,票價20.00元/人;秋冬季(10月10日~4月10日)18:00~21:00,票價20元/人,趵突泉迎春花燈會期間(正月期間)夜場除外。
 
  開放時間
 
  07:00~22:00(春、夏、秋);07:00~21:00(冬)均18:00停止售票。
 
  最佳旅游時間
 
  9月-11月最佳。經(jīng)過7、8月集中降水的補充后,濟南市的地下水位會明顯升高,市區(qū)內(nèi)的泉水在秋季會有爭相噴涌獨特場面,因此去濟南旅游的最佳時間是每年雨季后的秋天。趵突泉燈會由來已久。每年于農(nóng)歷正月初一舉辦,持續(xù)一個月,已成為泉城濟南一大文化品牌和冬季旅游主打項目,有“不到趵突泉觀燈不算過年”之說。
 
  菊展。趵突泉賞菊由來已久。初寒乍暖,泉城最好的菊花匯集到風(fēng)光秀美的趵突泉。萬菊盛開,姹紫嫣紅,各種菊花造型無不顯示著時代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一座座菊展棚內(nèi),菊花和山石、書畫相映成趣,如同一座座藝術(shù)精品展,令人嘆為觀止
 
  泉水文化節(jié)。每年在眾泉齊涌、泉水旺盛的九月下旬舉辦趵突泉水文化節(jié)。一般持續(xù)十天左右。泉水文化節(jié)內(nèi)容豐富,活動精彩。諸如戲曲演唱、民俗活動、書畫展覽、趵突泉行為戲、雜技等文化藝術(shù)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參觀。趵突泉公園位于山東省濟南市中心的繁華地段,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南倚千佛山,北靠大明湖,東與泉城廣場連接,是以泉水、人文景觀為主的文化名園。
 
  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趵突泉三窟并發(fā),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涌若輪”。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攝氏18℃左右。嚴冬,水面上水氣裊裊,像一層薄薄的煙霧,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構(gòu)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1956年,趵突泉被整修辟為公園,歷經(jīng)幾次擴建,逐漸建成以泉為主、小巧玲瓏、步移景異的泉石公園,面積從不足3.4公頃,擴至10.5公頃。
 
  趵突泉是泉城濟南的象征與標志,與濟南千佛山、大明湖并稱為濟南三大名勝。地理位置
 
  趵突泉公園位于濟南市市中心,面積10.5公頃。趵突泉泉池呈長方形,東西長30米,南北長20米,是以泉水為主的文化名園。趵突泉聞名遐邇、譽滿天下,位居濟南72名泉之冠,是泉城濟南的象征標識,素有“游濟南不游趵突泉不成游”之說。建筑格局
 
  漱玉泉是趵突泉群中水位最高的一個泉池,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故居就坐落在漱玉泉邊,郭沫若先生為故居題寫了"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fēng)"。濼源堂、娥姜祠、觀瀾亭、來鶴橋、望鶴亭、蓬山舊跡坊等名勝古跡,均是明清以來的建筑。
 
  趵突泉北岸有一組較大的古建筑群,通稱三大殿。最南"濼源堂",三間兩層,歇山飛檐,建于北宋年間,挹廈柱上,刻有元代文學(xué)家、書法家趙孟頫的著名詩句:"云霧潤蒸華不住,波濤聲震大明湖。"字體雄渾有力,詩句傳神,與波光水影交相輝映更為之添彩
 
  在三大殿院內(nèi)的花格透墻上,鑲嵌著30余方石刻,都是歷代名人的詩篇。特別珍貴而又不同凡響的是院內(nèi)的那尊的"雙御碑",記載著康熙三臨、乾隆二臨趵突泉的題詞詩文,標示著趵突泉的非凡地位。泉池西側(cè)是"觀瀾亭"建于明朝天順五年,亭內(nèi)石桌、石凳,可供游人休息賞泉之用。趵突泉東池的北岸,水邊窗明幾凈的建筑就是素有勝名的蓬萊社,又稱望鶴亭茶社,當(dāng)年康熙、乾隆兩個皇帝都曾在這里臨水靜坐,品茗賞泉。趵突泉以南的白雪樓,是為紀念明朝文學(xué)家、后七子領(lǐng)袖李攀龍所建,原樓已不存。公園西鄰的萬竹園環(huán)境清幽、景色宜人,是趵突泉公園的園中園,由13個不同院落組成,園內(nèi)有望水、白云、東高等名泉,是一處獨具風(fēng)格的私人庭園,始建于元朝是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礎(chǔ)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特點和風(fēng)格,曲廊環(huán)繞,院院相通,樓、堂、亭參差錯落,園內(nèi)木雕、石雕、磚雕堪稱三絕。園內(nèi)波光粼粼的泉池,金壁煌煌的亭臺樓閣,構(gòu)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讓人流連忘返。
 
  乾隆御筆
 
  趵突泉公園位于濟南市中心,始建于1956年,經(jīng)幾次擴建,現(xiàn)今面積已達10.5公頃,是以泉水為主的文化公園。
 
  園內(nèi)名泉眾多,尤以趵突泉聞名遐邇,享譽天下。
 
  趵突泉與其附近的金線泉、漱玉泉、柳絮泉、馬跑泉、無憂泉等20多處名泉組成趵突泉群,是濟南四大泉群之首。趵突泉歷史悠久,古稱“濼”,據(jù)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文考證,趵突泉距今已有3500余年的歷史。
 
  相傳,乾隆皇帝南巡時,在濟南觀看了趵突泉后,大筆一揮,御封為“天下第一泉”,并留下《趵突泉游記》石刻碑文。
 
  趵突泉水清冽甘美,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沿途飲用北京玉泉水。當(dāng)品嘗趵突泉后,便立即改用趵突泉水,并把玉泉改為“玉泉趵突”,將趵突泉封為“天下第一泉”。此泉用來煮茶,味醇色鮮。游人常來此品茗,以助游興。素有“不飲趵突泉水,空負濟南游”之說。
 
  趵突泉泉池略呈方形,周圍石欄,池內(nèi)清泉三股,噴涌如白雪三堆,構(gòu)成濟南八景之一的“趵突騰空”。
 
  蒲松齡題贊
 
  清代文學(xué)家蒲松齡所贊:“海內(nèi)之名泉第一,齊門之勝地?zé)o雙。”趵突泉池中小泉眾多,水泡如泄珠璣,有的簇簇,有的串串,飄飄悠悠。水中青藻浮動,錦魚穿梭。冬季,水氣蒸騰,朦朦朧朧,妙不可言。池岸以石砌壘,四周近水樓臺,與池相映;小橋回波,亭榭探水,曲廊蜿蜒;山石挺拔,綠柳輕蕩。游人憑欄俯瞰,盡得水趣。泉畔還有許多名人題刻,為名泉增添了頗濃的文化氛圍。
 
  歷史記載
 
  趵突泉名勝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據(jù)史書記載,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會齊侯于濼”,“濼”即趵突泉。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中說:“濼水出歷縣故城西南,泉源上奮,水涌若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始稱此泉為趵突泉。清人任弘遠歷經(jīng)20年專事纂史修治,予以記載。千百年來,無限神奇和充滿了詩情畫意的趵突泉,傾倒了無數(shù)名人。諸如宋代曾鞏、蘇軾,金代元好問,元代趙孟頫,明代王守仁,清代王世禛、蒲松齡、何紹基等都有詠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也曾在趵突泉邊御封趵突題詩刻石,頌揚名泉。
 
  濼源堂、娥英祠、望鶴亭、觀瀾亭、尚志堂、李清照紀念堂與易安舊居、滄園、白雪樓、萬竹園、李苦禪紀念館、王雪濤紀念館等人文景觀或氣勢恢宏,或古樸典雅,與其眾多名泉、碑文石刻承載了濟南的歷史文化和名泉文化,源遠流長和具有傳統(tǒng)特色的元宵節(jié)燈會、曲山藝海、望鶴品茗、四海燈謎等活動則發(fā)展豐富了趵突泉的文化內(nèi)涵。新建景區(qū)濼苑、百花園、五三紀念園、船站各具特色又與老景點渾然一體,同映成輝。
 
  名字由來
 
  趵突泉又名檻泉,位于濟南市中心,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濟南素以泉水多而著稱,有“濟南泉水甲天下”的贊譽。趵突泉位列濟南72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三窟并發(fā),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涌若輪”是趵突泉的真實寫照。
 
  趵突是最早見于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近據(jù)專家考證,趵突泉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上溯至我國的商代,迄今長達3543年。宋代曾鞏為其定名為"趵突泉".亦有"檻泉"、"娥英水"、"溫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所謂"趵突",即跳躍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發(fā),噴涌不息的特點。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記趵突泉曰:"泉源上奮,水涌若輪"!稓v城縣志》中對的突泉的描繪最為詳盡:"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濤數(shù)尺,聲如殷雷,冬夏如一"。
 
  趵突泉周邊的名勝古跡枚不勝數(shù),尤以濼源堂、娥英祠、望鶴亭、觀瀾亭、尚志堂、李清照紀念堂、滄園、白雪樓、萬竹園、李苦禪紀念館、王雪濤紀念館等景點最為人稱道。歷代文化名人諸如曾鞏、蘇軾、元好問、趙孟頫、張養(yǎng)浩、王守仁、王士禎、蒲松齡、何紹基、郭沫若等,均對趵突泉及其周邊的名勝古跡有所題詠,使趵突泉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成為海內(nèi)著名的旅游勝地。浩劫歷難
 
  在二十世紀90年代初期,濟南的泉水曾經(jīng)遭受重大破壞。在進行工程建設(shè)時,由于不合理、不科學(xué)的開發(fā)建設(shè),毀壞了很多位于市內(nèi)的泉脈,如修建三聯(lián)商廈地下停車場時挖到泉脈,造成其下一處泉眼(孝感泉,舊七十二名泉之一,此泉現(xiàn)已消失)噴涌高達數(shù)米,持續(xù)數(shù)天之久,后施工隊用抽水機連夜抽水后用水泥澆灌,才壓住泉噴。但也導(dǎo)致了市區(qū)內(nèi)多處泉眼停噴。經(jīng)七路(濼源大街)拓寬改造時,飲虎池(72名泉之一)原址遭到破壞,泉池消失。1993年回民小區(qū)改造時,施工隊打地基挖到飲虎池泉脈,造成泉水涌出。使用水泥澆灌數(shù)日無效,形成一大水坑。1998年趵突泉擴建前,旁邊的白色圍墻內(nèi)就是此水坑,經(jīng)常有人在此垂釣。
 
  在改建大型商業(yè)街泉城路時,工地長期被挖掘出的泉水覆蓋,但是有關(guān)部門依然執(zhí)意施工,對部分泉水造成永久性破壞。這種現(xiàn)象直到2000年左右趵突泉出現(xiàn)長達一年之久的停噴時,才引起了政府負責(zé)人的重視。
 
  悉心保護
 
  進入2000年,持續(xù)的干旱導(dǎo)致地下水補給不足,除此之外隨著濟南市區(qū)人口的增長,城市用水變得相當(dāng)緊張。由于超量開采地下水,濟南市一度出現(xiàn)地面下沉,地下水漏斗,導(dǎo)致各大泉群相繼停噴長達近一年之久。為限制開采地下水,濟南市政府臨時成立了保泉辦公室,開始實施保泉運動,以通過行政手段恢復(fù)泉城的原貌。市民也積極參與其中,關(guān)心72名泉和泉城文化的復(fù)蘇。各水廠和擁有私井的公司、單位被強制關(guān)閉了地下水開采口。雖然這一措施使得地下水位有所上升,但是地
 
  下水位仍達不到噴涌的高度。2003-2004年,濟南市邀請高校對市區(qū)地下水補給源通過微生物跟蹤進行了勘測,發(fā)現(xiàn)南部主要河流錦陽川、錦繡川,東部漿水泉,北部黃河等對地下水都有補給作用,黃河因為是地表徑流,所以它的補給作用最小。由此展開了有計劃的水源補給工程。
 
  2006年4月,濟南市政府為挽救不斷下跌的地下水位,確保泉水持續(xù)噴涌,發(fā)布了一套黃、橙、紅水位應(yīng)急預(yù)警系統(tǒng),當(dāng)水位跌至相應(yīng)的警戒線時,調(diào)用濟南南部山區(qū)水庫中的水進行回灌補源,同時加大查封工廠私自采挖地下水的行為,此舉有效遏制了水位的進一步下跌。
 
  為興修水利工程,減緩水流速度,減少地下水開采,2006年有爭議的西部河道防滲膜工程再次開工。濟南社會各界的努力最終獲得了成功。2010年9月23日,趵突泉水位打破了1966年以來的最高水位紀錄。值得一提的是,此時濟南的泉水已連續(xù)噴涌7年不斷流。
 
  步出滄園,跨過楓溪島小橋,東北方向不遠處一泓碧水,從地面涌出似一面明鏡,這便是72名泉中的漱玉泉,泉邊緣柳成蔭,泉水清澈見底,水石相激,淙淙有聲,猶如漱玉。
 
  由漱玉泉向西,柳絮泉、黃華泉、趴牛泉如一方碧玉,各展秀姿,并肩媲美。在柳絮泉邊和柳絮泉西北方,各有一石砌方池,這便是著名的金線泉和老金線泉。
 
  泉水中有兩道來自不同方向的泉水相撞,激起一道水紋,經(jīng)過陽光一照,金光閃閃,故曰“金線”,因在一定氣候和條件下才能出現(xiàn)“金線”,故有誰能看到金線,誰交好運的傳說。登上趵突泉北假山,腳下蒼松翠柏,雜花爛漫,綠草如蔭,怪石林立,向下一看,假山石壁上便是馬跑泉。
 
  在假山以南綠樹掩蔭下,有一方挺拔露骨,筋絡(luò)明顯,高近4米的太湖石,其形如龜,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張養(yǎng)浩之藏寶。喻為濟南第一名石。坐落在漱玉泉北岸的李清照紀念堂按照民族風(fēng)格建成,院內(nèi)溪泉、溪亭、疊翠軒、回廊,奇峰聳立,松竹掩映,院落靜雅素樸,當(dāng)代文豪郭沫若先生“一代詞人”、“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柳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fēng)”的墨寶刻立于紀念堂正亭和報柱上。室內(nèi),除陳列著女詞人著作、塑像外,還有歷代名家對詞人的生平論述和作品評價的書刊及古今名人的書畫題詠等。
 
  李清照紀念堂以西有一個三面小溪環(huán)抱,泉水淙淙,沿屋穿廊的小院,便是同治九年山東巡撫丁寶禎在此建的培養(yǎng)科舉人才的“尚志書院”,又名“尚志堂”。位于濼源大街的趵突泉南門,古今結(jié)合,造型別致,具有傳統(tǒng)風(fēng)格和地方特色,堪稱中國園林第一門,是游人賞景留影的好去處。王雪濤紀念館
 
  1987年,在趵突泉景區(qū)內(nèi)的滄園設(shè)當(dāng)代著名小寫意花鳥畫家王雪濤紀念館,有“無陋山莊”、“蘿月堂”、“藕華樓”3個展廳,總建筑面積755.6平方米,現(xiàn)珍藏和陳列王雪濤先生遺作、收藏品及其生前繪畫用具212件。李清照紀念堂與易安舊居
 
  根據(jù)郭沫若先生考證李清照故居在“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的記載,1959年在清末丁公(寶禎)祠舊址上修建李清照紀念堂,1980年進行改建,1999年再次擴建,現(xiàn)今面積達4000余平方米,為典型宋代建筑,展室內(nèi)容豐富,從圖、文、像、書、畫等不同層面展示了一代詞人的偉大成就與坎坷的一生。李苦禪紀念館
 
  1986年,在趵突泉景區(qū)內(nèi)的萬竹園設(shè)當(dāng)代著名大寫意花鳥畫家李苦禪紀念館,共有14個展室,總建筑面積3752平方米,F(xiàn)展出李苦禪書畫作品400余件,其中《松鷹圖》、《紅梅花怒放》等作品為李苦禪晚年佳作,楹聯(lián)“至圣無域澤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間”系李苦禪絕筆之作,此外館內(nèi)還珍藏有李苦禪生前收藏的部分古字畫及其生平照片、書信稿等。天尺亭
 
  天尺亭是趵突泉地下水位遙測點,為北方園林建筑罕見的仿古園林竄頂式三角亭構(gòu)造,三面電子屏以圖示形式標明了濟南泉水成因,可以直觀的讓游客和市民了解濟南泉水水位和泉水知識。2004年9月建成,內(nèi)盆外池,內(nèi)紅外青,穩(wěn)重大方,嵌于內(nèi)盆中央,青瓦彩棟,外圍護欄嵌有“二龍戲珠”透雕圖案30方,內(nèi)壁探出的9個龍頭,在彩色燈光交相輝映下,噴水吐霧,如夢如幻。萬竹園
 
  萬竹園1986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被收入《中國傳統(tǒng)民居建筑集》。始建于元代,因園內(nèi)有竹林而得名。明代隆慶年間,為內(nèi)閣大學(xué)士、歷城人殷士儋所有,改稱“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清康熙年間,濟南詩人王蘋典屋居于其間,取名“二十四泉草堂”。民國初期,被北洋軍閥、山東督軍張懷芝占為私家花園。萬竹園位于景區(qū)西部,總占地面積約1.4公頃,是一座綜合南方庭院、北京王府以及濟南四合院等多種風(fēng)格的古式庭院。園內(nèi)3套院落,13個庭院,186間房屋,曲廊環(huán)繞,院院層進,空間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庭園一層深一層,有“庭院深深深幾許”景致;5橋4亭1花園動靜相映,參差錯落,頗有流水瀠洄之景觀;精美的石雕、木雕、磚雕被稱為萬竹園建筑上的“三絕”。“五三”紀念園
 
  “五三”紀念園:為紀念1928年日本帝國主義在趵突泉畔制造的“五三”慘案而建,是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承擔(dān)著愛國主義教育功能。“五三”紀念園位于景區(qū)北部,總占地面積為2600平方米,由“五三”亭(原有)、“五三”紀念館、入口牌坊、警世鐘臺組成。“五三”紀念館總建筑面積約為307平方米,上下兩層,底層為觀展區(qū),堂內(nèi)放置蔡公時烈士銅像及文字、照片等資料,二層陳列與“五三”慘案相關(guān)的歷史實物資料。白雪樓
 
  白雪樓:明萬歷年間,山東右布政史葉夢熊為紀念明代“后七子”之一的李攀龍而建。萬歷四十二年,山東巡鹽使畢懋康又在此處創(chuàng)建“歷山書院”,清康熙年間改為白雪書院,后傾塌,至清順治十一年,山東布政使張縉彥又重建,現(xiàn)樓為1996年重建。白雪樓位于趵突泉東南側(cè),五楹兩層,坐北朝南,前面出廈,落地隔扇。樓四周環(huán)泉,水流淙淙。樓上近可俯瞰周圍清流,遠眺南面群山。趵突泉
 
  趵突泉位于趵突泉景區(qū)濼源堂前。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詩》、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記》均著錄為濟南72名泉之冠。趵突泉是古濼水之源,早在《春秋·桓公十八年》就有“公會齊侯于濼”的記載。古時有“溫泉”、“瀑流泉”、“檻泉”等名稱,“趵突”之名始見載于北宋文學(xué)家曾鞏《齊州二堂記》。其景觀奇秀而壯美,三股泉水從地穴噴涌而出,雪浪騰空,聲若雷鳴。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載其“泉源上奮,水涌若輪。”元代趙孟頫有詩贊之曰:“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趵突騰空”被古人列為歷城八景之一。歷代雅士如曾鞏、蘇轍、元好問、張養(yǎng)浩、王守仁、李攀龍、王世禛、蒲松齡等多有題詠。清康熙、乾隆皇帝也曾先后題字撰詩,刻石立碑。泉畔有觀瀾亭、濼源堂、來鶴橋、蓬山舊跡坊等勝景。趵突泉水質(zhì)清洌甘美,相傳乾隆皇帝品嘗后以為勝過北京玉泉水,封其為“天下第一泉”,故世有“不飲趵突水,空負濟南游”之說。今泉池呈長方形,長30米,寬18米,深2.2米,溢水標高27.01米,恒溫18℃,最大涌水量達16.2萬立方米/日。2004年4月,趵突泉被濟南名泉研究會評定為新72名泉之首位。漱玉泉
 
  漱玉泉位于趵突泉景區(qū)李清照紀念堂前。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詩》、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記》均著錄。泉名取自《世說新語·排調(diào)》之“漱石枕流”一典。泉池長4.8米,寬3.1米,深2米。水自池底及池壁不斷涌出,形成串串水泡,飄至水面散裂,絲絲作響,池水由南壁漫石溢出,注入石砌水潭中。相傳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少年時在此掬水梳妝、吟詩填詞,其詞集即題名為《漱玉詞》。1959年在泉的北側(cè)辟建李清照紀念堂。2004年4月,漱玉泉被濟南名泉研究會評定為新72名泉之一。望水泉
 
  望水泉位于趵突泉西萬竹園內(nèi)。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詩》均著錄。泉池長20米,寬10米,深2.2米。水北流成溪,穿墻繞屋,過橋環(huán)亭,岸石嶙峋,竹樹婆娑,景色幽雅。萬竹園,明代稱通樂園,為大學(xué)士殷士儋所筑。清初著名詩人王蘋曾在泉畔典屋而居,因此泉在金《名泉碑》中列第二十四位,故將其書齋命名為“二十四泉草堂”,其詩集亦題為《二十四泉草堂集》。清代詩人董蕓有詩詠之曰:“閣老亭荒望水邊,赤霞山色落窗前。詩人酷愛‘王黃葉’,占斷西郊廿四泉”。2004年4月,望水泉被濟南名泉研究會評定為新72名泉之一。無憂泉
 
  無憂泉位于趵突泉南。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詩》、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記》均著錄。傳說飲此水可解憂消愁,故名。晏璧《無憂泉》詩云:“檻泉西畔漱清流,酌水能消萬斛愁。白叟黃童爭擊壤,春來有事向東疇。”久堙,1989年修復(fù)。泉池呈塘灣形,面積672平方米,以巧石綴岸,水自南部彎月形小池中汩汩涌出。2004年4月,無憂泉被濟南名泉研究會評定為新72名泉之一。馬跑泉
 
  馬跑泉位于趵突泉景區(qū)李清照紀念堂東。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詩》、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記》均著錄。以北宋末年抗金英雄關(guān)勝戰(zhàn)馬奮騰、刨地出泉之傳說而得名。泉池長12米,寬5米,以自然石砌岸,東倚假山。晏璧《馬跑泉》詩贊曰:“馬蹄踏破迸飛泉,流出齊城淺水邊。八駿曾聞馳八極,百年幾見海成田。”2004年4月,馬跑泉被濟南名泉研究會評定為新72名泉之一。湛露泉位于趵突泉景區(qū)白雪樓前。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詩》均著錄。久堙,1997年修復(fù)。泉池長、寬各4米,深1.5米,以自然石駁岸,呈不規(guī)則形。泉水清湛如晨露,故名。晏璧有詩詠之曰:“泉如湛露味甘香,咽入三焦齒頰涼。通樂古園饒爽氣,厭厭夜飲醉無妨。”2004年4月,湛露泉被濟南名泉研究會評定為新72名泉之一。
 
  趵突泉小吃以泉水元素飲食和濟南特色小吃為主,如“泉水豆腐”、“泉水大素包”等兼具泉城特色和大眾化的優(yōu)勢;“炸耦合”、“炸蘿卜丸子”、“濟南酥鍋”等具有濃郁的老濟南風(fēng)味。濟南市趵突泉迎春花燈會是泉城濟南春節(jié)期間的旅游亮點,趵突泉花燈會歷史悠久,在全國擁有較大影響力,具有濃郁的泉城文化特色,是濟南春節(jié)期間舉辦的重要節(jié)慶活動。保護項目:趵突泉;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措施:非高壓注漿法。趵突泉位居濟南72名泉之首,被稱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見于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趵突泉公園堅持文明興園、文化興園,高起點規(guī)劃,高標準建設(shè),以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完善的設(shè)施、良好的秩序、高雅的文化、優(yōu)質(zhì)的服務(wù)全方位建設(shè)公園、發(fā)展公園,充分展示趵突泉的良好形象。相繼獲得全國優(yōu)秀公園、十佳公園、國家5A級景區(qū)、全國精神文明建設(shè)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建設(shè)系統(tǒng)文明行業(yè)示范窗口、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山東省文明單位、文明窗口、文明示范點、山東省文明公園等多項榮譽稱號。
 
  趵突泉公園名勝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園內(nèi)有濼源堂、娥英祠、尚志堂、白雪樓、觀瀾亭、來鶴橋、蓬山舊址坊、李清照紀念堂、易安舊居、萬竹園、滄園及諸多名泉碑刻等,是濟南泉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公園經(jīng)常舉辦書畫、盆景展覽、戲曲演唱、金秋菊展、迎春燈會等文化活動,豐富了公園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趵突泉公園新老景區(qū)渾然一體,古今文化同映成輝,是全國優(yōu)秀公園、“十佳公園”和海內(nèi)外著名游覽勝地。自趵突泉正式對外開放至2001年底,世界上近億中外游人參觀游覽了這座泉文化名園。
 
  "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今日上午8點30分左右開始復(fù)涌,水泡不斷往上冒,水花越來越大。記者看到前來觀泉的市民來往不斷。
 
  連日來,趵突泉即將復(fù)涌的消息不僅牽動著眾多泉城人的心,也引起海外友人的極大關(guān)注。昨日,美國、英國學(xué)者紛紛給舜網(wǎng)來電或發(fā)郵件詢問趵突泉何時復(fù)涌,并希望能夠通過舜網(wǎng)在第一時間看到趵突泉復(fù)涌。舜網(wǎng)(WWW.e23.com.cn)經(jīng)過精心組織策劃,將從9月6日開始對趵突泉可能出現(xiàn)的復(fù)涌進行全程網(wǎng)絡(luò)視頻直播,以滿足海外朋友對泉城和泉水的關(guān)注。
 
  趵突泉水位暴跌趵突泉關(guān)注事態(tài)發(fā)展,追究事件故事,博得人們的關(guān)注,
 
  舜網(wǎng)本次對趵突泉復(fù)涌的視頻直播,結(jié)合泉水的特點,加入了眾多新鮮的元素。網(wǎng)友只需進入舜網(wǎng),點擊視頻直播頁面,即可身臨其境般地觀看泉水復(fù)涌的壯美景觀。
 
  濟南素有“泉城”之稱,僅老城區(qū)內(nèi)就有泉水200余處。趵突泉以其涌水量最大、氣勢壯觀位列群泉之首。歷史記錄趵突泉的最大涌水量達每日16.2萬立方米,“3股大泉,從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2~3尺高”,“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氣勢蔚為壯觀,素有“天下第一泉”的美譽。
 
  由于地下水的超量開采,加上連年干旱少雨,自上個世紀70年代末,濟南的泉水開始季節(jié)性噴涌;1993年2月起,趵突泉停噴900余天。趵突泉最近一次復(fù)涌是在2001年9月17日,停噴于2002年3月。
 
  據(jù)濟南市有關(guān)部門的負責(zé)人介紹,趵突泉此次恢復(fù)噴涌,一是“天公作美”,今年降雨量比常年偏多17%;二是濟南市加大了節(jié)水保泉力度,自今年8月份開始,累計封閉自來水井400多眼,大大減少了地下水的取水量。
 
  記者在趵突泉公園看到,趵突泉三個井口先是汩汩向外涌水。8時20分,工作人員打開泉口,10分鐘后,波浪狀的泉流慢慢涌出,許多等在泉邊的游人看到泉水復(fù)涌后發(fā)出陣陣歡呼。
 
  人們在欣喜之余,擔(dān)心趵突泉復(fù)涌會不會是曇花一現(xiàn)。記者了解到,為把泉留住,濟南市決定繼續(xù)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關(guān)閉城區(qū)自備水井;搞好泉水補給地南部山區(qū)的綠化,涵養(yǎng)水源;上調(diào)自來水價格,進一步提高市民節(jié)水意識。力爭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實現(xiàn)正常降雨條件下泉水的常年噴涌。受近日多場降水的影響,趵突泉和黑虎泉水位近日暴漲。黑虎泉地下水位6日為27.22米,16日上漲到了27.46米。趵突泉地下水位更是從27.23米上漲到了27.52米。隨著水位的上升,前期全面停噴的黑虎泉三個獸頭先后恢復(fù)了噴涌。
 
  16日下午3時許,記者在趵突泉泉池邊看到,與前兩天平靜的水面不同,如今泉池水面上微微有波瀾從“三股水”的位置向四周推開,仔細觀察便能發(fā)現(xiàn),在水下有泉水呈翻滾狀,隱約能看到有水花冒出。
 
  現(xiàn)場多位市民告訴記者,“上午的水花還要大一些,可能因為水位中午變低了,水花變得小了一些。”仔細觀察,趵突泉三股水花比較明顯,南側(cè)泉眼的水花明顯比北側(cè)的兩個泉眼的水花要大一些。
 
  濟南市名泉保護委員會辦公室相關(guān)負責(zé)人此前告訴記者,趵突泉的停噴水位是27.01米。當(dāng)?shù)叵滤坏陀?7.40米時,趵突泉噴涌乏力,景觀不明顯,涌水量較少。趵突泉的三股水此時很難觀察到,這種情況游客容易誤認為趵突泉已經(jīng)停噴。
 
  今年以來,趵突泉的水位持續(xù)下跌,從4月1日開始,三股水水輪便時隱時現(xiàn),市民很難觀察到。到了4月15日前后,趵突泉地下水位一度跌到了27.40米上下,趵突泉三股水甚至很難看到水花。
 
  汛前還有一跌水位仍會反復(fù)
 
  在降水的滋潤下,前期停噴的黑虎泉雖然實現(xiàn)了復(fù)涌,趵突泉三股水也能重新看見水花,但目前趵突泉和黑虎泉地下水位仍處于復(fù)涌以來同期最低水平。5月中下旬以后,濟南將進入夏種季節(jié),農(nóng)業(yè)灌溉抽取地下水量將越來越大,而且隨著氣溫的不斷上升,一些自備井抽取地下水量也將上升,濟南泉水水位汛前仍會出現(xiàn)反復(fù)。
 
  根據(jù)往年數(shù)據(jù),從5月中旬到汛期來臨,趵突泉和黑虎泉的地下水位下滑幅度一般在20厘米和30厘米左右。如果趕上多雨的5月份,趵突泉和黑虎泉地下水位在5月底的跌幅還會小一點,如2004年和2005年,趵突泉地下水位分別跌了5厘米和7厘米。
 
  趵突泉持續(xù)噴涌12年,其中有7年的最低水位出現(xiàn)在6月份。2007年6月17日,趵突泉水位一度跌至27.12米,距離停噴線一步之遙。2015年6月21日,趵突泉的水位也跌到了27.16米,差一點停噴。
 
  據(jù)保泉部門工作人員介紹,隨著地下水抽取量的加大,黑虎泉和趵突泉水位在經(jīng)過短期上升后,將會再次下降。
 
  趵突泉水位暴跌趵突泉“近年來國家發(fā)展巨大,居民收入提高,很多人工作之余,開始各種各樣的娛樂項目,近日對關(guān)注是上升的。
 
  莘縣信息港nuodekang.com.cn編輯部獲悉黑虎泉的三個獸頭仍有再次斷流的危險。汛期到來之前,濟南泉水仍有一道坎,趵突泉噴涌形勢不容樂觀。“不過近期的多次降水促使泉水水位回升較快,趵突泉連噴13年的希望也越來越大。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guān)閉窗口 ]

 
同類圖片新聞